根据不同类别基金经营目标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出资方式,如社保类基金主要采取分散投资方式,其他类别基金可采取参股、控股以至独资等方式。
马胜利便是因在石家庄造纸厂门前张贴《向领导班子表决心》的大字报而红极一时的企业家,他主动请缨承包造纸厂。其结果是效益差的企业没救活,效益好的企业也被累成了效益差的企业。
还有一些基础或支柱产业,其中包括装备制造、汽车、信息技术、建筑、钢铁、基础金属和化工产业,对这些产业,国家要保持较强控制力。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是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1984年3月,按捺不住的福建省55位国有骨干企业的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要求把放权落实到基层企业,《人民日报》进行了全文转载。但依靠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年的改革经验,自2002年起的十年间,央企通过整合重组,最后集中为100多家。
90年代,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试办经济特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初步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竞争,但相较合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如鱼得水,刚刚被推向市场的国有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以来,尽管城乡居民收入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同比回落明显,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回落3个百分点。
我们仍然面对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出稳定的态势。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归根到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改革还有很大空间,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难题,都要靠改革来推动。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季度增长10.1%,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这些关键的指标也都有回升。此外, PPI降幅连续数月收窄,9月份环比增长0.2%,这些都反映出市场的一些积极变化。
三季度实体经济表现出稳中有升。可以说,目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为形成良好的改革窗口奠定了非常好的经济环境,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态势,接下来应该继续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仍然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挑战。就业形势也是总体稳定,而且新增城镇就业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
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4%。中国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企稳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其中,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活动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显示在进入淡季之前,相关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仍稳步运行。综合各行业数据表现,服务业活动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
最新发布的2013年10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达56.3%,创出年内新高。专家分析称,当前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的稳步攀升,反映出内需增长态势依然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创出年内新高,意味着零售企业未来市场预期趋于乐观。随着信息消费的逐步升温,相关行业活动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10月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49.9%,环比回落4.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46.3%,环比回落5.4个百分点,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活动较上月有所回落。后者为57.6%,较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受居民消费带动,邮政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环比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受节日因素影响,零售业活动连两个月保持在68%以上的较高水平。从具体行业看,与居民消费、旅游和信息消费相关的行业,成为拉动服务业活动上升的主要动力。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分析指出,10月份中国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达54.8%,创出自2月以来的新高。
但收费价格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有较为明显的回升。价格和企业预期的回升,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看好后期市场走势,当前市场变化不排除捂盘惜售的可能。
从服务业角度来看,仍需通过发现新的消费热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及改善消费结构等手段,挖掘服务业增长潜力,培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力,进而巩固经济稳增的基础。而10月建筑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大幅回升,达55.5%,预示着海外建筑需求有所回升。
数据显示,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62.0%,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前者为54.1%,较上月上升4.2个百分点。
但受行业活动即将进入季节性淡季影响,新订单指数有所回落,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在旅游消费的驱动下,住宿业等相关行业也均有良好表现切实加强新上项目的信贷管理,严把政策界限、严格准入标准、严守审贷关口、严肃落实纪律,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中央已经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负总责,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积极主动参与各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方案制定工作。
科学研判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供需形势,加强监管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同配合,发挥政策合力。产能过剩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影响,也是国内产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
化解产能过剩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要主动靠前、积极作为,既要支持优质企业和先进产能加快发展,为企业消化、整合、转移产能留出路子,拓展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化解过剩产能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加快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在积极支持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加快完善工作机制,调动相关各方的积极性,确保中央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推进绿色信贷的政策措施几年来,银监会通过实施绿色信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也要推动劣质企业和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及时消化处置风险包袱,防止风险放大。
中央及时作出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这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抓违反规定的反面典型,并严肃处理,该停业务的停业务,该摘帽子的摘帽子。
化解过剩产能是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机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了解产能过剩相关行业准入等信息,及时掌握淘汰落后产能、环境违法、土地和岸线管理违规等企业名单,并纳入信贷管理。
要有清晰的战略安排,制定明确的分阶段工作方案。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沟通联系,严厉打击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名义逃废债务行为。